为切实加强党员自身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全面推进支部建设、加强党员爱国主义教育,激励我支部全体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增强我支部的凝聚力,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0月24日—26日,亚太鹏盛税务师事务所党支部全体党员前往韶关,开展了以“党建引领守初心,忆苦思甜启新篇”的党支部红色教育活动。
10月24日,前往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参观红山红军长征革命烈士纪念园。
红山红军长征革命烈士纪念园是韶关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园内有红军长征的纪念雕塑和展览馆,展示了红军长征过境韶关时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我们将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
红军长征革命烈士纪念碑,是红山镇为纪念红军长征1934年11月5日至9日经过红山镇时牺牲的36名伤病员而兴建的纪念建筑。1934年10月31日至11月上旬,主力红军红一、九军团和军委纵队及红三、五、八军团各一部进入仁化长江、城口等地域。11月5日起,主力红军长征队伍陆续进入红山地域,红一军团直属队由城口经围坑进入新田宿营。其中6—9日,集结于白石洞的红一军团二师六团、红十五师连续四天四夜,经伍渡坝子(现红山镇人民政府)一带翻越糍粑坳进入中山乡(原属乐昌县,今属仁化县红山镇)杨家子村。集结于新田的红一军直属队经枫树垇、暗迳、大水、清水江进入乐昌县的马坑。红军长征在红山辖区沿路路过了新白、青迳、新山、中山、前洞、鱼皇六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小股部队在多个自然村中修整宿营过。在红山路段,沿途掉队红军伤病员共47名,其中32名红军遇害牺牲,12名红军因缺医少药而牺牲,都是当地群众自发就地掩埋。1968年“三结合”革命运动时间,迁移了新白辖区内36名红军遗骸,统一安葬在茶头埂,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碑”。
1989年6月,仁化县人民政府将“革命烈士纪念碑”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时期,各机关单位人员、学校师生在此举行扫墓活动,慎终追远,以寄哀思,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15年12月被列为仁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体党员在红山镇驻村干部、党员连慧娟的讲解下,走近先烈们的长征路,缅怀36名无名英雄,重温革命历史。
10月25日上午,参观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
1934年11月,红军主力夺取城口后,顺利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国民党反动派从仁化县城向城口进发,集结于铜鼓岭南麓,占领高地,扼守隘口,修筑工事,对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城口进入湘南造成重大威胁。11月4日至5日,红二师六团一部在铜鼓岭顽强阻击敌军,最终红军以牺牲100多人的惨烈代价,粉碎了敌军增援城口的企图,为确保红军主力在城口作短暂休整和继续西进创造了条件。
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是在2008年建成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的基础上,通过两年多(即2017年4月启动、2019年9月竣工)的提升工程改造建设起来的。升级提升设计了红军长征过粤北红砂石雕、八角帽阵列、战壕遗址景观等八个主题雕塑,建设了栈道、战地平台、观景平台、旅游厕所、美化绿化亮化等项目,修缮了战壕遗址等。
2011年4月21日,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碑(城口镇红军烈士纪念碑)被仁化县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碑代表广东入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和入选“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2016年12月,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7年4月,被韶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9月,被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韶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命名为“韶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7年11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命名为“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2017年12月,被韶关市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韶关市国防教育基地”。2019年4月,被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韶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8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20年3月被韶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韶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体党员向铜鼓岭战役牺牲的100余名红军战士敬礼。
10月25日下午,参观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沿着长征之路,感受长征之苦,忆往昔峥嵘岁月,慨今世繁荣来之不易。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规划用地面积19.02亩(12680.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楼高二层,每层高5.8至6米,包括序厅、展厅、藏品库房、报告厅、多媒体中心及纪念广场等。纪念馆设计以圆形作为建筑主体构图,整体基底步步递进,屋面层层升起,形成“向前向前向前、向上向上向上”的积极拼搏进取的趋势,契合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伟大长征精神。
纪念馆一共分为五个部分18个单元,主题陈列《长征·粤北突围》全方位地展现了南昌起义军余部、红四军、红五军、红三军团和红七军等红军主力部队转战粤北,先后经过南雄、仁化、乐昌三地,顺利突破敌人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以及继续留守在赣粤边的红军和游击队,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展示了粤北人民积极支援红军的军民相依鱼水情。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主馆以“穿越封锁”为形象符号做成纪念碑式标志,顶立红五星,犹如镶嵌在粤北红土绿地碧水间的红色星火,激励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纪念馆:
观看“长征·粤北突围”主题微电影
参观完粤北纪念馆,走过一条河,就是城口镇红军街。紫霞、正龙、河边三条街道是城口镇主要的街道,也是城口当年最旺盛的商业街,作为城口中共特别支部秘密交通站的“胜一”理发店和打铁铺就位于其中。而今,这个秘密交通站依旧保持着原貌,仿佛在不断地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当年的红色故事。正因为如此,现今这三条街道又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红军街。
10月26日上午,参观红色村落杨家寨,重温朱德起义军“智取宜章”的重要战场。
杨家寨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古村落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粤边工委、湘南特委和湘粤边赤色游击大队长期在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在此策划湘南起义并在此休整了几天;1931年2月,邓小平、李明瑞带领的红七军在此召开会议和疗伤,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正因为如此,杨家寨得以彪炳千秋、名垂青史。
杨家寨文奎楼
本次党建活动,短的是我们的红色旅程时间短,长的是我们那颗永不磨灭的红色党心,全体党员怀着对革命历史的崇高敬意,带着昂扬的红色心情,返程深圳。
通过此次红色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预备党员的爱国情怀,提升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大家一致表示,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党的宗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投身到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续写忠诚于党、奉献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热血篇章。